年代
1820s 義大利 金絲米粒珍珠吊墜
這是一只來自義大利19世紀初期的金絲米粒珍珠吊墜,整體以18k金打造。
義大利女性素來將華麗的珠寶視為展現自我的重要元素,此吊墜源自於義大利坎帕尼亞地區的普羅奇達島(Procida),設計上反映了義大利女性長久以來喜愛豐富珠寶的風情。富有經驗的義大利金匠擅長用最少的材料創造出視覺上豐厚的作品,例如使用薄金卻能給人一種極具份量的錯覺,同時能保持相對輕盈和佩戴時的舒適度。此款具有地區性特色的作品驗證了義大利女性普遍佩戴大尺寸金耳環習慣。這些耳環的造型因地區而異,但類似的珠寶在整個義大利南部都被製作和佩戴。
此款吊墜大量使用米粒珍珠,符合義大利南部的傳統風格,在工業時代之前,這種珍珠曾在溫暖的地中海水域盛產。南方的金匠(如普羅奇達島),以利用精緻的金線固定珍珠而聞名。雖然這種技術增加了珠寶的複雜性和風采,但脆弱細緻的金線容易斷裂而導致珍珠鬆脫,不易完好保存。
這種源自義大利南部的傳統工藝,由義大利珠寶商卡斯特拉尼(Castellani)於1867年在第二屆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此後這種技法與設計便廣受世界各國喜愛與流行。目前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倫敦V&A博物館等極具影響力的博物館皆有收藏卡斯特拉尼製作的珠寶,他除了推廣義大利傳統金工,更對伊特拉斯坎文化與其他失傳技術的復興,例如黃金粟珠技術有著卓越的貢獻。
吊墜上部有四片打滿孔洞的葉型金屬底座,串有珍珠的金線用類似縫紉的方式將珍珠繡滿底台。下部葫蘆型的吊墜帽蓋上的葉子與上半部採用相同的設計,瓜型主體鏤空的結構,流線的麻線造型之間以布魯克渦流造型的結構裝飾,上方再以花珍珠線段鋪蓋,尾端垂墜珍珠巴羅克珍珠,為整體繁復華麗的結構帶來平衡。作品整體設計精美且製作費工,強烈的手工感與自然植物題材展現出豐富的生命力與製作者的匠心獨具。儘管尺寸看似碩大,但吊墜採用薄金底座和金線製成,所以實際重量會比看起來巧輕,這樣的設計和工藝充分展現了義大利金匠在利用材料方面獨創的巧思與技巧。
V&A博物館收藏了一對造型幾乎一模一樣的耳環,上面刻有來自兩西西里王國 (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的金質標記,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還帶有製造商的標記“AC”,可能與那不勒斯的安東尼奧‧卡卡瓦洛(Antonio Caccavallo)有關。這對特殊的珠寶收購於1867年在巴黎國際展覽會,屬於卡斯特拉尼(Castellani)義大利農民珠寶系列(Peasant Jewelry)收藏收藏的一部分。官網上有另一對工法類似的耳針式耳環,雖然並非屬於同系列的作品卻能與吊墜很好的搭配。
作品整體品況為符合年代之古董狀態,有氧化與配戴痕跡,珍珠線部分脫落,且金線尾端非全數平整有突出,不建議與針織或絲質等較脆弱的衣物材質配戴。因物況的判斷十分主觀,請點擊並放大我們的照片以觀看更多品況細節作為判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