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珠寶
永恆的誘惑 還是誘惑了永恆?
蛇是歷史上最古老且文化形象多元的動物符號之一,在成為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的罪魁禍首之前,蛇乃許多古文明與信仰崇拜的對象。在埃及,蛇是法老王的守護者與神聖的化身,希臘羅馬神話中,蛇定期蛻皮的習性成為重生的體現,而蛇毒雖致命,卻也能用於治療,蛇也因此爬上了醫療之神的權杖,又諸如印度教的大蛇信仰,古代瑪雅人普遍信奉的羽蛇神等,不同時地的人們賦予了這種美麗神秘的匐行生物各種豐富的想像,長久以來游移於敬畏、善惡、生死、狡慧之間,糾纏難解又相互依生,蛇的魅力正是如此複雜而獨特。
除了形象饒富意趣,蛇類纖長的身軀與蜿蜒盤繞的姿態,也讓牠成為珠寶藝術非常理想的表現主題,西元前的埃及和希臘世界,已可見金蛇戒、臂釧和手鐲的身影,除了裝飾,也或有帶著對蛇的正面聯想,作為護身符配戴的意義。即便後來因為基督宗教的盛行而式微,蛇形珠寶的概念仍然廣泛地被傳承下來,於時光中悄悄蜷伏,終於在18與19世紀迎來了盛大的重生。
18與19世紀的歐洲珠寶,以浪漫感性,重視象徵性和寓意為人所樂道,此時期最知名的蛇形珠寶,當屬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在位1837-1901) 的婚戒,這枚以女王的誕生石祖母綠作為主石的戒指,據信是由阿爾伯特親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在位1840-1861) 親自設計,寄託了兩人不渝的愛情,其纏繞一圈後蛇首與蛇尾相依偎的戒形存在已久,可追溯到傳統的銜尾蛇圖像啟發。而19世紀,另一個與蛇有關的珠寶風潮,則起因於當時考古遺址發掘活動的熱絡,古代珠寶重見天日,思古幽情催生了以之為設計靈感的考古學珠寶(Archaeological Jewelry),於是古老的金蛇再次攀纏而上,成為時下的流行。
世紀之交的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 珠寶藝術家們對蛇的關注更重其形式上的表現張力勝於象徵性,生動妖嬈的曲線與華麗斑斕的色彩,有時近乎怪誕卻又異常美麗,風格非常強烈。進入20世紀之後,蛇形珠寶仍然相當受到歡迎,Bvlgari 在1940年代推出了風格化的靈蛇系列,成為品牌經典形象,覆蓋著琺瑯與寶石幾何鱗片,化作無數女性心目中難以忘懷的媚惑蛇影。
Vogue雜誌前編輯,已故的時尚大師 Diana Vreeland (1903-1989) 曾言「蛇不該被遺忘...牠應該在每個手指、手腕與所有地方…蛇是珠寶時時刻刻的主題…怎麼看都不夠...2」這個評價今日依然適用。蛇形珠寶是永恆的誘惑,更誘惑了永恆,我們樂在其中與之繾綣,馴養了彼此,並永遠期待下一次的蛻變。
本⽂所使⽤之圖像來源於出版圖書與網路公開資料,如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
1 銜尾蛇 (Ouroboros),以一條蛇吞含著自己尾巴的樣態呈現,使自身成為一個無限的迴環,是永恆的象徵。在珠寶藝術上除了代表永遠的愛情,也常與死亡紀念的哀悼珠寶 (Mourning Jewelry) 結合,傾訴無盡的哀思。
2 引述自《Diana Vreeland After Diana Vreeland 》1968年9月16日 Diana Vreeland 的備忘錄 “Don’t forget the serpent... it should be on every finger and all wrists and all everywhere... the serpent is the motif of the hours in jewellery... we cannot see enough of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