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年代 (c.1890-1914)
傳承與創新,花環風格與新藝術
美好年代 (la Belle Époque) 在歷史上指的是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社會一段進步繁榮、平和富裕的時光,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就讓電燈、電話、留聲機進入日常,汽車開始在街頭奔馳,觀賞歌劇、參加舞會依然令人興奮,看電影、逛百貨公司也成為時髦的新休閒。關於美好年代的起始,根據所探討的主題不同,從1870、80到90年代均有人支持,但總體來說都是扣合著世紀末新舊交替的氛圍,並隨著戰爭的爆發嘎然而止。這段時期高級珠寶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方向:以精湛的鉑金、鑽石工藝重新演繹百年前經典風尚的美好年代 (la Belle Époque, c.1890-1914) ,或在英國被稱愛德華時代 (Edwardian Era, c.1901-1914) 的珠寶;以及受到英國美術與工藝運動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 與日本版畫藝術啟迪的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 c.1895-1910) 珠寶。
19世下半葉的凡爾賽宮廷振興了自身曾經的奢華品味,時至世紀之交,洛可可 (Rococo) 的蝴蝶結緞帶、流蘇與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ism) 的希臘回紋、月桂葉紋等主題,以更加光輝燦爛、強調纖巧細工的花環風格 (Garland Style) 為後世所知悉。高貴的天然珍珠依然受到珍寵;1860年代在南非發現的豐沛鑽石蘊藏取代了產量下降的巴西礦脈,滿足了世人對鑽石愈發強烈的渴求;過去人們偏愛以銀為鑽石鑲嵌,認為相較黃金,銀白色澤金屬與鑽石的純淨光芒更為相襯,但銀質地柔軟且接觸皮膚布料沾染汗水等又容易加速其氧化,於是工匠經常將銀覆蓋於K金之上形成厚重鑲座,直到20世紀初金屬加工技術更臻成熟,這個組合方為過往僅偶爾被用於珠寶製作的鉑金取代。鉑金不但化學性質穩定,優越的強度和硬度更能最大幅度減少鑲座的體積,並經受得起匠人們細膩的花環葉紋、鏤空、織網 (Résille) 造型與千穀栗 (Millegraining) 滾珠、鑲嵌等製作,讓珠寶在配戴與視覺上都更精緻輕盈,鉑金也成為20世紀初美好年代與稍晚裝飾藝術 (Art Deco) 珠寶的主要金屬材料。
當傳統王宮貴族與新興布爾喬亞階級皆醉心於於美好年代珠寶銀白璀璨的絕代風華,在時序上同樣屬於美好年代範疇的新藝術運動珠寶,也在一群才華橫溢且渴望改變的藝術家、設計師與時尚先鋒的創見下破繭而出,以無比的熱情揭示了別開生面的審美標準,為珠寶設計翻開新頁。
新藝術是ㄧ個全方位的藝術運動,涵括了所有設計層面,1895年,名為「新藝術之家」(Maison de l’Art Nouveau) 的藝廊在巴黎開幕,構成新藝術運動核心的名家作品幾乎都在此匯集,新風格正式誕生。在珠寶領域,相對於美好年代風格的古典優雅、奢華矜貴,新藝術是多采多姿且靈動奔放的,邀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卉藤蔓、昆蟲蛇鳥、神話中的珍禽異獸,幻化為繁複曲折且具流動性的風格化線條,承延整個19世紀人們對動植物象徵性意義的關注之外,也更加重視造型的表現力與張力;女性的姿容體態亦是在此時真正擺脫了束縛,獨立成為珠寶藝術家欲求展現的題材,並經常與自然元素的花卉、昆蟲羽翼幻想地融合。媒材的選擇方面,以金銀打造柔軟延展的形體,結合斑斕絢麗的琺瑯工藝,尤其是如光之窗的透窗琺琅 (Plique à jour) ,鑲嵌各種寶石與半寶石,幻彩柔媚的蛋白石、月光石等與新藝術珠寶氣質非常相襯,珍珠母貝、象牙、獸角等質地溫潤的動物性材質也被大量採納,在大師們的巧思與精工下成就了美得不可思議又生機盎然,極富情感渲染能量的傑作。
本⽂所使⽤之圖像來源於出版圖書與網路公開資料,如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
1 美術與工藝運動於19世紀下半葉在英國展開,起因於對工業化世界的不安以及量產模式導致生產品質下落的堪憂,也是對維多利亞時代美感取向的反動,主張手工藝精神與靈性的貫徹,主要從大自然、中世紀歐洲與民間藝術的裝飾中取材,其提倡藝術與技術結合的宗旨,以及對有機題材以風格化曲線進行的創意詮釋,後來為新藝術運動所傳承。